新标准引领,DB14/T 1195-2024欧李栽培技术规程助力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2
《DB14/T 1195-2024 欧李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欧李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欧李产业开启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欧李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欧李的栽培技术,提升欧李的产量与品质,推动欧李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14/T 1195-2024《欧李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我国欧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新标准引领,DB14/T 1195-2024欧李栽培技术规程助力产业升级,新标准引领,DB14/T 1195-2024欧李栽培技术规程助力产业升级,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4/T 1195-2024《欧李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欧李栽培的行业标准,由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制,该规程涵盖了欧李栽培的各个环节,包括品种选择、繁育、栽培、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为我国欧李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品种选择

欧李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根据DB14/T 1195-2024规程,在选择欧李品种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适应性: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欧李品种,以实现高产优质。
  2. 抗逆性:选择抗病、抗虫、耐旱、耐寒的欧李品种,降低生产成本。
  3. 产量:选择高产、稳产的欧李品种,提高经济效益。
  4. 口感:选择口感好、风味佳的欧李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繁育技术

欧李的繁育方法主要包括嫁接、扦插和播种等,DB14/T 1195-2024规程对欧李繁育技术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嫁接:选用优良品种作为接穗,砧木应选择抗病、抗虫、生长势强的品种。
  2. 扦插: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一般在10-15厘米。
  3. 播种:选用优质种子,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提高发芽率。

栽培技术

欧李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土地,施足底肥。
  2. 定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一般行距为2-3米,株距为1-1.5米。
  3. 修剪:合理修剪,保持树形美观,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4. 水肥管理:根据欧李生长特点,适时浇水、施肥,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平衡。
  5.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

采收与储藏

  1. 采收:根据市场需求和果实成熟度,适时采收。
  2. 储藏:采用冷藏、气调等储藏方法,延长欧李保鲜期。

DB14/T 1195-2024《欧李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欧李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提高欧李栽培技术水平,有助于提升欧李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我国欧李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