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4/T 1370 山楂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深度解析
《DB14/T 1370-2024 山楂栽培管理技术规程详解》详细介绍了山楂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栽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旨在提高山楂产量和品质,为山楂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
山楂,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以其独特的酸甜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山楂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攀升,为了提升山楂的产量与品质,规范山楂的栽培管理技术,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山楂栽培管理技术规程》(DB14/T 1370-2024),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山楂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山楂栽培管理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如下: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各山楂种植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以及市场需求,挑选适宜的山楂品种至关重要,常见品种包括红肉山楂、白肉山楂以及糖葫芦山楂等。
(2)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应选在光照充足、排水便利、土壤肥沃、pH值适宜的山楂生长区域,园地规划应合理布局,包括种植密度、行距、株距等关键因素。
(3)栽植技术
栽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调整,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必要的修剪,去除病弱枝、枯枝和过密枝等,栽植时,要确保苗木根系完整,栽植深度适中。
(4)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包括深翻、施肥、浇水、除草和培土等,深翻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山楂的生长需求进行;浇水要确保土壤湿润,防止积水;除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山楂的产量;培土则能防止根系外露,增强山楂的抗逆性。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山楂栽培管理的关键环节,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 农业防治:合理修剪,清除病弱枝、枯枝,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加强园地管理,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黑光灯、性诱剂等物理方法诱捕害虫。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产品,避免过度依赖化学防治。
(6)果实采收与加工
果实采收的时间应根据品种、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来决定,采收后,应对果实进行清洗、分级、包装等加工处理。
《山楂栽培管理技术规程》(DB14/T 1370-2024)为我国山楂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提高山楂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山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山楂种植者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最佳的栽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