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发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DB34/T 2666-2024 麦穗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麦穗鱼养殖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麦穗鱼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麦穗鱼(学名:Pseudorasbora parva),亦称麦穗鲦、麦穗子等,是我国淡水水域中颇为常见的一种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绿色、健康食品的日益追求,麦穗鱼的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并提升麦穗鱼的养殖产量,我国特地制定了《麦穗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DB34/T 2666-2024),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麦穗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以助力麦穗鱼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麦穗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概述
《麦穗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DB34/T 2666-2024)是我国首部针对麦穗鱼人工繁殖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繁殖技术,提升繁殖成功率,确保麦穗鱼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 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麦穗鱼的人工繁殖全过程,包括亲本选择、繁殖季节、繁殖设施、繁殖技术、鱼苗培育等关键环节。
- 亲本选择:应挑选健康、无病虫害、繁殖力强的麦穗鱼作为亲本,且亲本体型应与市场需求相契合,雌雄比例建议为1:1。
- 繁殖季节:麦穗鱼的繁殖多在春季进行,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通常选择水温在18℃至28℃的时段。
- 繁殖设施:繁殖设施需满足水质清洁、溶氧充足、水温适宜、光照充足等条件,常用的设施包括繁殖池、繁殖桶等。
- 繁殖技术:繁殖技术包括亲本驯化、繁殖池准备、人工授精、孵化、鱼苗培育等环节。
- 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是提高养殖产量的关键,涉及鱼苗的放养密度、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麦穗鱼人工繁殖技术要点
- 亲本选择:确保亲本健康、无病虫害、繁殖力强,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 繁殖季节:根据地区气候特点,选择最佳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水温适宜时进行。
- 繁殖设施:确保繁殖设施环境良好,满足水质、溶氧、水温、光照等条件。
- 亲本驯化:在繁殖前对亲本进行驯化,使其适应繁殖环境,提升繁殖成功率。
- 繁殖技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受精率,并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池中,保持适宜水温,确保孵化率。
- 鱼苗培育:在鱼苗培育阶段,注意控制放养密度,合理投喂饲料,加强水质管理,预防病害发生。
《麦穗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为我国麦穗鱼养殖产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繁殖技术指导,遵循规程,不仅可以提高麦穗鱼人工繁殖的成功率,还能有效推动麦穗鱼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繁殖技术,以实现麦穗鱼养殖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