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935-2024 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探索

团体标准 601
本规程详细解读了DB34/T 4935-2024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流程、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通过实际应用,提高了光倒刺鲃养殖产量和品质,为我国淡水鱼养殖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光倒刺鲃作为一种兼具高经济价值和丰富营养价值的水产品,其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2024年正式实施的DB34/T 4935-2024《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的发布,为光倒刺鲃的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结合实际养殖实践,探讨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的应用。

DB34/T 4935-2024 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探索,DB34/T 4935-2024 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探索,2,技术规程,养殖技术,第1张

DB34/T 4935-2024《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概述

DB34/T 4935-2024是我国首个针对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的行业标准,该规程于2024年正式实施,涵盖了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的场地选择、水源要求、放养密度、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光倒刺鲃养殖的产量和品质,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解读

场地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水源充沛、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环境宁静的区域,场地需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水源要求

养殖用水应采用山泉水,并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山泉水需经过过滤、消毒等处理,确保水质安全。

放养密度

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场地、水源、水质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每平方米放养20-30尾。

饲料投喂

饲料应选用优质、易消化、营养均衡的光倒刺鲃专用饲料,投喂量需根据光倒刺鲃的生长阶段、水温、水质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

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规程要求,水质管理主要包括溶解氧、pH值、氨氮、亚盐等指标的调控,其中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pH值在6.5-8.5之间,氨氮和亚盐应控制在0.1mg/L以下。

病害防治

规程强调,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水质消毒、鱼体消毒、饲料消毒等,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

应用实践

场地建设

根据规程要求,我们选择了一处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山泉作为养殖场地,场地建设包括养殖池、进排水系统、增氧设备等。

水源处理

山泉水经过过滤、消毒等处理后,符合规程要求的水质标准。

放养与投喂

按照规程规定的放养密度和饲料投喂量,进行光倒刺鲃的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

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溶解氧、pH值、氨氮、亚盐等指标符合规程要求,根据水质变化,调整增氧设备运行时间,保持水质稳定。

病害防治

加强病害预防,定期进行水质消毒、鱼体消毒、饲料消毒等,一旦发现病害,立即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成功实现了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B34/T 4935-2024《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为光倒刺鲃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光倒刺鲃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