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944-2024发布,团头鲂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团体标准 601
《DB34/T 4944-2024 团头鲂人工繁殖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团头鲂繁殖技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该规程规范了团头鲂的人工繁殖流程,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团头鲂(学名: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这一优良的淡水鱼类,因其生长迅速、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备受青睐,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满足这一需求,提高团头鲂的养殖产量,我国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团头鲂人工繁殖技术规程》(DB34/T 4944-2024),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DB34/T 4944-2024发布,团头鲂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推动产业绿色升级,DB34/T 4944-2024发布,团头鲂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推动产业绿色升级,2,技术规程,第1张

背景

团头鲂,亦称草鱼,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有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团头鲂的需求日益增长,野生团头鲂资源正逐渐减少,研究和推广人工繁殖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团头鲂人工繁殖技术规程》的出台,旨在规范团头鲂的人工繁殖技术,提升繁殖成功率,为我国团头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团头鲂人工繁殖。

繁殖材料

  1. 亲本选择:应选择体型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团头鲂作为亲本。
  2. 亲本培育:在亲本培育过程中,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饲料营养均衡。

繁殖方法

  1. 催产:采用激素催产,如促黄体生成素(LH)或绒毛膜(hCG)。
  2. 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或湿法人工授精,确保活力和受精率。
  3. 孵化:将卵放入孵化器中,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溶氧条件,直至稚鱼出膜。

稚鱼培育

  1.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pH值适宜。
  2. 饲料投喂:稚鱼培育期间,采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确保稚鱼健康成长。
  3. 病害防治: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发现病害及时处理。

产量与效益

实施本规程后,团头鲂人工繁殖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产量可提高30%以上。

实施意义

  1. 保障资源供应:通过人工繁殖技术,满足市场需求,缓解野生团头鲂资源压力。
  2. 提高养殖效益:提高繁殖成功率,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3. 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本规程的推广,有助于我国团头鲂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养殖户、企业、消费者带来共同利益。

《团头鲂人工繁殖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团头鲂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规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团头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