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螯蟹与罗氏沼虾池塘混养技术规程DB34/T 4947-2024解读与应用
《DB34/T 4947-2024实施解读》详细解析了绒螯蟹与罗氏沼虾池塘混养技术规程,介绍了混养优势、操作要点及推广应用,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兴起,池塘混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正日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绒螯蟹和罗氏沼虾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品种,其池塘混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关键,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DB34/T 4947-2024《绒螯蟹与罗氏沼虾池塘混养技术规程》正式实施,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DB34/T 4947-2024《绒螯蟹与罗氏沼虾池塘混养技术规程》旨在规范绒螯蟹与罗氏沼虾池塘混养技术,提高养殖效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混养技术规程的关键要点:
池塘选择与建设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的池塘进行混养,池塘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2.0米,池塘建设需满足以下条件:
- 池塘四壁坚实,无渗漏;
- 池塘底部平坦,便于管理;
- 池塘进出口设有防逃设施。
池塘准备
混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淤、消毒,确保水质清洁,消毒剂可选择生石灰、漂白粉等,按说明书进行使用。
放养密度与时间
绒螯蟹与罗氏沼虾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等因素确定,一般而言,绒螯蟹的放养密度为每亩300-500只,罗氏沼虾的放养密度为每亩1万-1.5万尾,放养时间可选择在春季或秋季,水温适宜时进行。
水质管理
混养期间,应密切关注水质变化,保持池塘水质稳定,具体措施如下:
-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等指标;
- 根据水质状况,适时进行换水或添加水质改良剂;
- 合理施用肥料,避免水质富营养化。
饲料投喂
绒螯蟹与罗氏沼虾的饲料应以优质配合饲料为主,兼顾投喂一些天然饵料,投喂量应根据生长阶段、水温、水质等因素进行调整,确保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
疾病防治
混养期间,应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具体措施如下:
- 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体检,发现病虾、病蟹及时隔离治疗;
- 定期消毒池塘,杀灭病原体;
-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残留。
规程实施与效果
DB34/T 4947-2024《绒螯蟹与罗氏沼虾池塘混养技术规程》的实施,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混养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采用该规程进行混养的池塘,绒螯蟹与罗氏沼虾的成活率、产量均有显著提高。
DB34/T 4947-2024《绒螯蟹与罗氏沼虾池塘混养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和掌握该规程,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为我国水产品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