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种植技术规程解析,DB34/T 4951-2024标准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34/T 4951-2024中药材栽培技术规程之石菖蒲种植要点解析》详细介绍了石菖蒲的种植技术规范,内容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指导种植者提高石菖蒲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攀升,石菖蒲,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其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广泛推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依据《中药材栽培技术规程》(DB34/T 4951-2024)对石菖蒲的栽培技术进行详细解析,旨在为石菖蒲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石菖蒲种植技术规程解析,DB34/T 4951-2024标准解读,石菖蒲种植技术规程解析,DB34/T 4951-2024标准解读,2,技术规程,栽培技术,第1张

石菖蒲的生物学特性

石菖蒲,学名Acorus tatarinowii,别称白菖蒲、菖蒲,隶属于天南星科菖蒲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安神定志等多重功效,在中药配方中应用广泛,它适应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耐阴,对土壤的要求并不苛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石菖蒲的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石菖蒲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仍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为佳,选择地块时,宜选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水源便利之处,整地前需深翻土壤,施足底肥,并做成宽1.2米、高20厘米的畦。

处理

播种前,石菖蒲需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操作为:将种子浸泡于50℃温水中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播种

播种时间通常选在春季或秋季,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畦面,覆土厚度约为1-2厘米,播种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石菖蒲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防止土壤干燥。
  2.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肥,一般每年施肥2-3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3.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杂草与石菖蒲争夺养分。
  4. 病虫害防治:石菖蒲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锈病等,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清除病残体等。

采收与加工

石菖蒲一般在种植后2-3年采收,采收时,选择晴天,将植株连根挖起,去除杂质,洗净泥土,晾干后晒至半干,接着进行切片、晒干、打粉等加工处理。

《中药材栽培技术规程》(DB34/T 4951-2024)为石菖蒲的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规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有助于保证石菖蒲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调整栽培技术,以实现石菖蒲的高产、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