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
《DB43/T 3034-2024 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提供猕猴桃溃疡病的绿色防控技术指导,规程详细阐述了病害的识别、防治策略、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防治方法,强调环保、可持续的原则,以保障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猕猴桃溃疡病,作为一种对猕猴桃产业危害极大的病害,其广泛分布、快速传播以及防治难度大,给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有效遏制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与扩散,保障我国猕猴桃产业的持续繁荣,我国正式颁布了DB43/T 3034-2024《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我国猕猴桃产业的绿色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DB43/T 3034-2024《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概述
DB43/T 3034-2024《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的行业标准,该规程旨在指导猕猴桃生产者采用科学、环保、高效的防控手段,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和损失。
DB43/T 3034-2024《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预防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猕猴桃品种。
- 合理布局: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安排种植区域,避免病害的相互传播。
- 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合理灌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害发生。
监测与调查
- 定期调查:在生长季节,定期对猕猴桃园进行病害调查,及时发现并防治。
- 监测病原菌: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等技术,监测病原菌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防治措施
- 物理防治:采用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覆盖地膜等方法,降低病原菌的越冬基数。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 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防控效果评价
- 病情指数:根据调查结果,计算病情指数,评估防控效果。
- 损失率:统计病害造成的损失,评估防控效果。
DB43/T 3034-2024《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应用
- 提高猕猴桃产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降低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和损失,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 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技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推动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提高猕猴桃产品质量:绿色防控技术有助于降低农药残留,提高猕猴桃产品的质量安全。
DB43/T 3034-2024《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猕猴桃产业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生产者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采取科学、环保、高效的防控措施,降低病害发生和损失,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