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539-2024 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规范解读及实施策略

团体标准 601
《DB12/T 539-2024 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实践》一文详细解读了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的技术规范,包括选址、发酵床材料选择、建造流程等,文章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该规范在养殖场建设中的应用效果,为推广生态养殖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生猪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推出了DB12/T 539-2024《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生猪养殖场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DB12/T 539-2024 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规范解读及实施策略,DB12/T 539-2024 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规范解读及实施策略,2,技术规范,规范解读,第1张

DB12/T 539-2024《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概述

DB12/T 539-2024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生猪养殖场采用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以实现养殖环境的优化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该规范涵盖以下五个主要方面:

  1. 发酵床生态养殖场选址与规划:明确了养殖场选址的原则、场地规划、设施布局等要求,以确保养殖环境与资源的和谐共生。
  2. 发酵床材料选择与制备:规定了发酵床材料的种类、性能要求、制备方法等,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3. 发酵床建设与维护:详细介绍了发酵床的建设步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确保发酵床的长期稳定运行。
  4. 生猪饲养管理:规定了生猪的饲养密度、饲料管理、疫病防控等要求,确保生猪健康生长。
  5. 环境监测与评价:明确了养殖场环境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评价标准等,以确保养殖场环境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应用实践

选址与规划

在建设发酵床生态养殖场时,应充分考虑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因素,根据规范要求,养殖场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远离居民区的地段,合理规划设施布局,减少交叉污染。

发酵床材料选择与制备

发酵床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透气性、保水性、生物降解性的物质,如锯末、稻壳、玉米芯等,规范要求发酵床材料经过高温消毒、发酵处理,确保无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发酵床建设与维护

发酵床建设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床体结构、床体高度、发酵床材料铺设等,在日常维护中,要定期检查床体状况,及时补充发酵床材料,保持床体厚度和透气性。

生猪饲养管理

根据规范要求,生猪饲养密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度拥挤,饲料管理要科学合理,确保生猪营养需求,疫病防控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加强免疫和消毒工作。

环境监测与评价

养殖场应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确保养殖场环境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DB12/T 539-2024《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为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养殖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在今后的生猪养殖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推广应用该规范,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