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735-2014 规范解读,规模牛场粪污处理与绿色养殖环保之道

团体标准 602
《DB51/T 1735-2014 规模牛场粪污处理规范》为绿色养殖提供环保指南,旨在规范规模牛场粪污处理,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该规范详细阐述了粪污处理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和监测方法,为我国牛场粪污处理提供有力依据。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牛场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粪污处理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牛场粪污处理,提升养殖业的环保水平,我国正式出台了《DB51/T 1735-2014 规模牛场粪污处理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深入探讨其在绿色养殖中的关键作用。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牛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挑战,牛场粪污作为养殖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加强牛场粪污处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DB51/T 1735-2014 规模牛场粪污处理规范》便是其中之一。

《DB51/T 1735-2014 规模牛场粪污处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粪污分类与收集

规范要求牛场对粪污进行分类收集,包括固态粪污、液态粪污和尿粪混合物,不同类型的粪污应分别收集,以便于后续处理。

粪污处理工艺

规范规定了牛场粪污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堆肥、沼气生产等环节,通过这些工艺,可以有效降低粪污中的污染物含量,实现资源化利用。

粪污处理设施

规范对牛场粪污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粪污处理池、沼气池、堆肥场等,确保设施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

粪污资源化利用

规范鼓励牛场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如生产有机肥、沼气等,通过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粪污处理设施运行与维护

规范对粪污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提出了要求,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处理效果达标。

规范实施意义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降低牛场粪污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实现绿色养殖。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粪污资源化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养殖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提高我国畜牧业的整体竞争力。

提升养殖户环保意识

规范的实施可以提高养殖户对粪污处理的重视程度,增强环保意识,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DB51/T 1735-2014 规模牛场粪污处理规范》作为我国牛场粪污处理的重要依据,对于推动绿色养殖、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牛场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粪污处理,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规范实施的支持力度,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标签: 2规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