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规范DB51/T 940-2009深度解读及实践应用
《DB51/T 940-2009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规范解读与应用》为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提供了安全使用农药的指导,规范详细解读了农药安全使用原则、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旨在保障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
随着我国草原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草原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为了确保草原生态安全,提升草原的生产力,我国正式颁布了《DB51/T 940-2009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规范》的内容,并探讨其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应用。
《规范》是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一项关键性标准,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范》主要针对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中农药的安全使用,旨在指导草原管理者、农药使用者等相关人员在防治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草原生态安全。
《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中农药的安全使用,涵盖了农药的选择、配制、施用、回收和处理等全过程。
农药选择
农药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 首先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
- 当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无法满足防治需求时,可选用化学农药;
- 根据草原有害生物的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目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农药配制
农药配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 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推荐浓度和配制方法进行配制;
-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制剂;
- 避免将不同农药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药效或增强毒性。
农药施用
农药施用需遵循以下要求:
- 根据草原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目标,选择适宜的施用时期和方法;
- 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推荐剂量和施用方法进行施用;
- 避免在草原植被茂盛、天气炎热、风力较大等不利条件下施用农药;
- 合理施用农药,避免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农药回收和处理
农药回收和处理需满足以下要求:
- 农药包装物应集中回收,不得随意丢弃;
- 农药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 农药使用后的器械应彻底清洗,并妥善存放。
《规范》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提高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效果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残留,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保障草原生态安全
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可以有效防止草原有害生物的暴发和蔓延,保障草原生态安全。
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与草原生态保护紧密相连,实施《规范》有助于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
《DB51/T 940-2009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是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对于指导草原管理者、农药使用者等相关人员在防治草原有害生物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规范》,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