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068-2010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深度解析

团体标准 601
本文深入探讨DB51/T 1068-2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旨在规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涵盖产地环境监测方法、评价标准及管理要求,对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公害农产品以其绿色、健康、安全的特性,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DB51/T 1068-2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作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的行业标准,对于保障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深入剖析该技术规范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1/T 1068-2010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深度解析,DB51/T 1068-2010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深度解析,2,食品安全,技术规范,第1张

DB51/T 1068-2010技术规范概述

2010年,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DB51/T 1068-2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其内容涵盖产地环境监测、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监测与评价结果处理等多个方面。

产地环境监测

产地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土壤、大气、水质、生物四个方面,具体而言:

  • 土壤监测:关注土壤有机质、重金属、农药残留、病原微生物等指标。
  • 大气监测:关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指标。
  • 水质监测:关注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指标。
  • 生物监测:关注病虫害、杂草等。

监测方法

产地环境监测采用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 调查:实地考察产地环境,了解产地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种植情况等。
  2. 采样:根据监测内容,采集土壤、大气、水质、生物等样品。
  3.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样品送至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分析,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评价方法

评价原则

评价方法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评价步骤

  1. 收集资料:收集产地环境监测数据、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产地环境质量等级。
  3. 评价结果处理: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产地环境治理措施和建议。

评价标准

DB51/T 1068-2010技术规范将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质量分为四个等级:优、良、一般、差,具体标准如下:

  • :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 :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部分指标略低于国家标准。
  • 一般:部分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部分指标略高于国家标准。
  • :部分指标不达标。

DB51/T 1068-2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实施该规范,有助于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该规范,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