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105-2010 动物棘球蚴病防治技术规范,筑牢人畜健康防线

团体标准 601
《DB51/T 1105-2010 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旨在保障人畜健康,通过规范防治技术,构筑坚实防线,有效控制棘球蚴病传播,降低疾病对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动物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其防治工作显得尤为关键,我国颁布的DB51/T 1105-2010《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作为动物棘球蚴病防治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为我国动物棘球蚴病的防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本文将从规范的主要内容、实施意义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DB51/T 1105-2010 动物棘球蚴病防治技术规范,筑牢人畜健康防线,DB51/T 1105-2010 动物棘球蚴病防治技术规范,筑牢人畜健康防线,2,技术规范,第1张

DB51/T 1105-2010《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定义与分类

规范首先对动物棘球蚴病进行了明确定义,即棘球绦虫的幼虫在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疾病,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动物棘球蚴病可被分为脑型、肺型、肝型、腹型等多种类型。

防治原则

规范强调动物棘球蚴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管理、强化监测、严格执法等原则。

预防措施

规范详细阐述了动物棘球蚴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动物棘球蚴病的认识;
  2. 加强动物养殖管理,严格执行动物检疫制度;
  3.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减少野生动物的接触;
  4. 加强环境治理,消除中间宿主;
  5. 加强疫区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治疗方法

规范介绍了动物棘球蚴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等。

监测与报告

规范要求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建立健全动物棘球蚴病监测体系,加强疫情报告和预警。

实施DB51/T 1105-2010《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意义

保障人畜健康

实施该规范有助于降低动物棘球蚴病的发病率,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促进畜牧业发展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动物养殖管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生态平衡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自然和谐共生。

提高防疫能力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动物防疫机构的防疫能力,为我国动物防疫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规范研究

针对动物棘球蚴病防治技术规范的实施,应不断深化研究,完善规范内容,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合作

动物棘球蚴病防治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推广先进技术

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动物棘球蚴病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水平。

强化基层防疫能力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防疫能力,确保规范得到有效实施。

DB51/T 1105-2010《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实施对我国动物棘球蚴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不断提高动物棘球蚴病防治水平,为保障人畜健康和促进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