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弯曲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解析

团体标准 602
《DB51/T 2367-2017 动物源性弯曲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是一项针对动物源性弯曲杆菌分离鉴定的技术规范,该规范详细解读了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为相关检测工作提供指导,确保食品安全。

在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细菌污染问题尤其引人关注,弯曲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频发,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我国正式颁布了DB51/T 2367-2017《动物源性弯曲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动物源性弯曲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解析,动物源性弯曲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解析,2,食品安全,技术规范,第1张

DB51/T 2367-2017 规范概述

DB51/T 2367-2017《动物源性弯曲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动物源性弯曲杆菌分离鉴定的技术规范,该规范详细规定了从样品采集、分离纯化、鉴定计数到报告输出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饲料及原料中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计数。

术语和定义

规范中对弯曲杆菌、分离、鉴定、计数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确保检测工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基本要求

规范对检测实验室的环境、设备、试剂、人员等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样品采集与制备

规范对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制备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减少样品污染和损失。

分离与纯化

规范详细介绍了弯曲杆菌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包括增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等。

鉴定

规范对弯曲杆菌的鉴定方法进行了规定,包括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计数

规范对弯曲杆菌的计数方法进行了规定,包括平板计数法、比浊法等。

报告

规范对检测报告的格式、内容等进行了规定,确保检测结果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提高检测质量

DB51/T 2367-2017 规范为检测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助于提高检测质量,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保障食品安全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弯曲杆菌污染,保障食品安全。

促进贸易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出口竞争力,促进贸易发展。

强化能力

规范为食品安全部门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提高监管能力,确保食品安全。

DB51/T 2367-2017《动物源性弯曲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动物源性食品检测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各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检测工作,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