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引领,绿色跃升,DB34/T 4128-2022奶牛粪肥还田技术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2
《DB34/T 4128-2022 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发布,旨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规范粪肥还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奶牛养殖场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奶牛养殖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粪肥还田技术在提升土壤肥力和减轻环境污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国正式发布了DB34/T 4128-2022《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为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提供了系统、规范的技术指南,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规范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规范引领,绿色跃升,DB34/T 4128-2022奶牛粪肥还田技术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范引领,绿色跃升,DB34/T 4128-2022奶牛粪肥还田技术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2022,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34/T 4128-2022规范概述

DB34/T 4128-2022《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针对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范详细阐述了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监测与评价等方面,旨在提升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的效率与安全性,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读

适用范围

DB34/T 4128-2022规范适用于我国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的技术管理,涵盖了粪污的收集、处理、运输、施用等全流程。

技术要求

  1. 粪污处理:规范要求奶牛养殖场采用适宜的粪污处理技术,确保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降低环境污染。
  2. 运输与储存:规范要求粪肥运输工具应具备防渗、防漏、防臭等功能,储存场所需满足卫生、安全、环保的要求。
  3. 施用方法:规范要求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粪肥施用量和施用时间,确保粪肥得到充分利用。

操作流程

  1. 粪污收集: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粪污收集系统,确保粪污得到及时、全面的收集。
  2. 粪污处理:采用适宜的粪污处理技术,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3. 运输与储存:按照规范要求,对处理后的粪肥进行运输和储存。
  4. 施用:根据作物需肥量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粪肥施用量和施用时间,确保粪肥得到充分利用。

监测与评价

规范要求养殖场建立粪肥还田监测体系,对粪肥还田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粪肥还田效果,并对效果进行评价,为养殖场提供改进措施。

规范实施意义

  1. 提高土壤肥力:规范实施有助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减少环境污染:规范实施有助于降低粪污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范实施有助于推动奶牛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DB34/T 4128-2022《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养殖场和相关部门应携手努力,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