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609-2024标准下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研究
本研究基于DB14/T 1609-2024规范,对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进行描述,通过规范研究,旨在提高高粱种质资源描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高粱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高粱(Sorghum bicolor L.)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其抗逆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特点,在农业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我国颁布了DB14/T 1609-2024《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旨在为高粱种质资源的描述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框架,对于提高高粱种质资源描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探讨DB14/T 1609-2024在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中的应用,以期提升我国高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水平。
DB14/T 1609-2024规范概述
DB14/T 1609-2024《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明确了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的方法:观察法、测量法、比较法等。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的要求:描述内容应全面、具体、客观,避免主观臆断;描述顺序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描述语言应简洁、准确、规范。
DB14/T 1609-2024在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中的应用
观察法:观察法是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中最常用的方法,根据DB14/T 1609-2024规范,观察内容包括植株形态、叶型、叶色、叶脉、穗型、穗色、籽粒形态、籽粒颜色等,在观察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并关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
测量法:测量法是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根据DB14/T 1609-2024规范,测量内容包括株高、穗长、穗粗、穗粒重、千粒重等,在测量过程中,应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比较法:比较法是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中的另一种方法,根据DB14/T 1609-2024规范,比较内容包括品种间的产量、抗逆性、品质等,在比较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并采用科学的比较方法。
DB14/T 1609-2024《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为高粱种质资源描述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田间性状描述,以提高高粱种质资源描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规范的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效率,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DB14/T 1609-2024.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S]. :标准出版社,2024.
[2] 丽华,刘洪涛,慧敏等.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及评价方法研究[J]. 农业科学,2018,51(6):1127-1136.
[3] 李晓东,赵宇,晓辉等. 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 农业科学,2016,49(2):27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