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荞复播栽培技术规程解读及DB14/T 1615-2024应用指南
《DB14/T 1615-2024甜荞复播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指导甜荞复播种植,详细解读了甜荞复播的技术规程,包括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规程强调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以提高甜荞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甜荞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关注,为了规范甜荞复播栽培技术,提升甜荞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发布了DB14/T 1615-2024《甜荞复播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DB14/T 1615-2024《甜荞复播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甜荞复播栽培的行业标准,其核心目标是规范甜荞复播栽培的技术规范,提升甜荞的产量与品质,推动甜荞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规程的主要内容
本规程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 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我国甜荞主要产区甜荞复播栽培。
- 技术要求:规程对甜荞复播栽培的品种选择、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 质量标准:规程对甜荞复播栽培的产量、品质等关键指标设定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品种选择
- 因地制宜:品种选择需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挑选适宜的甜荞品种。
- 优质高产:选择的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 品种审定:品种需通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播种期
- 气候与市场:播种期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 最佳时期:一般选择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避免高温干旱和霜冻。
- 适时播种:播种过早或过晚均会影响甜荞的产量与品质。
播种量
- 量体裁衣:播种量需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来确定。
- 适宜范围:一般播种量为每亩1.5-2.0公斤。
- 合理密度:播种过密或过稀都会影响甜荞的产量与品质。
播种方式
- 多种方式:甜荞复播栽培可采用条播、穴播或撒播等方式。
- 适宜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
- 及时播种:播种后要及时,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田间管理
- 综合管理:主要包括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等。
- 科学施肥: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甜荞生长需求进行,一般亩施纯氮10-15公斤,磷肥30-40公斤,钾肥15-20公斤。
- 合理灌溉:灌溉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进行,保持土壤湿润。
- 除草防害:中耕除草可结合施肥进行,防止杂草与甜荞竞争养分。
病虫害防治
- 预防为主: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常见病虫害:包括荞麦叶斑病、荞麦锈病、甜荞螟虫等。
-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化学防治等。
质量标准
- 产量要求:甜荞复播栽培的产量应达到亩产150公斤以上。
- 品质要求:甜荞品质应符合GB/T 18776《甜荞》的要求。
- 病虫害控制:甜荞复播栽培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应控制在轻度以下。
应用与推广
DB14/T 1615-2024《甜荞复播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高甜荞产量和品质、促进甜荞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积极推广应用该规程,提高甜荞栽培技术水平。
-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甜荞复播栽培技术的认识。
- 品种选育推广:提高甜荞产量和品质。
- 病虫害防治研究: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 技术示范推广:提高甜荞栽培技术水平。
DB14/T 1615-2024《甜荞复播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甜荞复播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于提高甜荞产量和品质、促进甜荞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积极推广应用该规程,为我国甜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