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区苜蓿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777-2024》规程详解干旱半干旱区苜蓿与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技术,旨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牧草产量,规程涵盖选种、播种、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牧草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凸显,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苜蓿和披碱草这两种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特性的优质牧草品种,不仅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当地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此,我国精心制定了DB15/T 3777-2024《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和披碱草的产量与品质,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干旱半干旱区苜蓿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干旱半干旱区苜蓿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2,技术规程,栽培技术,第1张

DB15/T 3777-2024规程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1. 适用范围:本规程旨在指导我国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的实践。

  2. 规程依据:本规程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栽培技术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技术要求:规程对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的各个环节,如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及收割等,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4. 质量指标:规程对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关键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

技术要求详解

  1. 品种选择:依据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的苜蓿和披碱草品种,如紫花苜蓿、白花苜蓿及披碱草等。

  2. 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进行深翻土地,清除杂草,优化土壤结构,整地深度通常控制在20-30厘米。

  3. 播种:采用混播技术,将苜蓿和披碱草按适宜比例混合后播种,播种时间多选在春季或秋季,播种量需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

  4.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以满足苜蓿和披碱草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

  5. 灌溉: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尤为宝贵,因此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植物需水量进行适时灌溉。

  6. 病虫害防治:定期观察苜蓿和披碱草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生物、物理或化学防治措施。

  7. 收割:根据市场需求和用途,可进行多次收割,收割时注意保护植株完整,避免损伤。

质量指标

  1. 产量: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的产量应达到1500-2000公斤/亩。

  2. 品质:苜蓿和披碱草的品质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蛋白质含量应在20%以上。

  3. 水分利用效率: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的水分利用效率应达到0.8以上。

DB15/T 3777-2024《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为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遵循规程要求,将有效提升苜蓿和披碱草的产量与品质,为干旱半干旱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