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丘陵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780-2024 燕山丘陵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详细解析了燕山丘陵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旨在提高藜麦产量和品质,为我国藜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特色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藜麦,作为一种富含营养、适应性强、保健价值极高的农作物,在燕山丘陵区展现出广阔的种植潜力,为了提升藜麦产量,促进燕山丘陵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燕山丘陵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5/T 3780-2024),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燕山丘陵区藜麦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燕山丘陵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燕山丘陵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燕山丘陵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5/T 3780-2024)是根据燕山丘陵区藜麦生产的具体特点制定的区域性标准,该规程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旨在提升藜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燕山丘陵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

选地与整地

  1.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燕山丘陵区地块,以壤土、沙壤土为佳。
  2. 整地:深翻土地,耕层深度达到20-25厘米,确保土壤松软,有利于藜麦根系生长。

品种选择与处理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燕山丘陵区种植的藜麦品种,如‘燕藜1号’、‘燕藜2号’等。
  2. 处理:将藜麦浸泡在50℃温水中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播种与田间管理

  1. 播种:播种时间为春末夏初,播种量每亩1.5-2公斤,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
  2. 田间管理
    • 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苗期追施尿素15公斤,钾肥10公斤。
    • 灌溉: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水分。
    • 除草: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防止杂草与藜麦竞争养分。
    •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收获与加工

  1. 收获:当藜麦籽实成熟时,适时收获,避免籽实脱落。
  2. 加工:将收获的藜麦籽实晾晒、脱粒、筛选,加工成成品。

规程在燕山丘陵区藜麦生产中的应用

  1. 提高产量:遵循DB15/T 3780-2024《燕山丘陵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合理选择品种、科学管理,可有效提高藜麦产量。
  2. 降低成本:规程中提到的施肥、灌溉、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3. 保护生态环境:规程强调可持续性,通过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4. 推广与应用:DB15/T 3780-2024《燕山丘陵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可作为燕山丘陵区藜麦生产的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支持。

《燕山丘陵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燕山丘陵区藜麦生产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藜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燕山丘陵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应加大规程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为我国藜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