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2008-2024,翘嘴鲌陆基圆桶养殖技术规程创新升级之路
《DB36/T 2008-2024 翘嘴鲌陆基圆桶养殖技术规程》融合创新与发展,旨在提升翘嘴鲌陆基圆桶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效率与成活率,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翘嘴鲌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关键品种,随着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提升翘嘴鲌的养殖产量与品质,同时降低养殖风险,我国正式颁布了《翘嘴鲌陆基圆桶养殖技术规程》(DB36/T 2008-2024),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规程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
制定背景
-
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挑战:我国水产养殖业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污染、病害频发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提升养殖效益,降低风险,我国持续加大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
-
翘嘴鲌市场需求旺盛:翘嘴鲌以其高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备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翘嘴鲌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翘嘴鲌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
陆基圆桶养殖技术的优势:陆基圆桶养殖技术以其占地小、管理便捷、水质稳定、病害风险低等优势,成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理想选择。
-
养殖场地的选择:根据规程要求,养殖场地需选在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的地区,并具备防漏、防逃、防病等功能。
-
圆桶建设:圆桶直径2-3米,高度1.5-2米,采用耐腐蚀、无毒的塑料或不锈钢材料,底部设有排水孔,方便水质调节。
-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稳定,确保溶氧量在5mg/L以上,pH值在6.5-8.5之间,定期检测水质,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投饵量和换水量。
-
投饵技术:根据翘嘴鲌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配制饲料,投饵量以鱼体增重的1%-2%为宜,每天投喂2-3次。
-
疾病防治: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发现病情时,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
养殖周期与产量:翘嘴鲌养殖周期一般为8-10个月,每立方水体产量可达50-100公斤。
实施意义
-
提升养殖效益:《翘嘴鲌陆基圆桶养殖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养殖产量与品质,降低成本,增加养殖户收入。
-
推动产业发展:规程的推广有利于我国翘嘴鲌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
保护生态环境:陆基圆桶养殖技术占地面积小、管理便捷、水质稳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养殖污染。
-
保障食品安全:严格执行养殖技术规程,降低病害风险,确保翘嘴鲌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翘嘴鲌陆基圆桶养殖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翘嘴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应共同努力,推动规程的全面实施,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