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4093-2025,耐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大豆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DB21/T 4093-2025 耐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大豆产业质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规程详细指导耐密大豆种植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助力我国大豆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大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显著,为了提升大豆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探讨DB21/T 4093-2025耐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旨在为我国大豆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DB21/T 4093-2025耐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21/T 4093-2025耐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大豆研究所等权威机构联合编制,并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发布,该规程全面覆盖了耐密大豆的种植、管理、收获等关键环节,旨在通过提高大豆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推动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21/T 4093-2025耐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 选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顺畅、土壤肥力优越的地块进行耐密大豆的种植。
- 整地:播种前进行深耕作业,以打破犁底层,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处理
- 精选:选用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 消毒: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以预防病菌传播。
- 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在室温下催芽,待芽长至0.5-1厘米时进行播种。
播种与田间管理
- 播种时间:春大豆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初播种,夏大豆则在6月中旬至7月初播种。
- 播种方法:采用机械播种,行距40-5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穴播种3-5粒。
- 田间管理:播种后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防治病虫害,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肥,确保大豆生长所需。
收获与储藏
- 收获:大豆成熟后,适时收获,避免豆粒脱落。
- 储藏:将收获的大豆晾晒至水分含量在13%以下,进行储藏,防止霉变。
实施DB21/T 4093-2025耐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的意义
- 提高大豆产量:通过科学的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措施,提升大豆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 提高大豆品质:规程中明确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有助于提升大豆品质。
- 保障粮食安全: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大豆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DB21/T 4093-2025耐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推广应用该规程,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完善技术规程,为我国大豆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