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芽加工技术规程DB50/T 1704-2024深度解读,传统与现代工艺的完美融合

团体标准 601
《DB50/T 1704-2024 桑叶芽加工技术规程解读》融合传统与现代工艺,详细解析了桑叶芽加工流程,规程涵盖选材、清洗、干燥等环节,旨在提升桑叶芽品质,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桑叶芽这一富含营养、具有显著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其加工技术亦在不断创新与完善,我国正式发布了《桑叶芽加工技术规程》(DB50/T 1704-2024),旨在规范桑叶芽的加工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桑叶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探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桑叶芽加工技术规程DB50/T 1704-2024深度解读,传统与现代工艺的完美融合,桑叶芽加工技术规程DB50/T 1704-2024深度解读,传统与现代工艺的完美融合,2,技术规程,现代科技,第1张

《桑叶芽加工技术规程》(DB50/T 1704-2024)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桑叶芽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标准、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规程的实施对于提升桑叶芽加工企业的生产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原料选择

规程对原料的选取提出了严格标准,要求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生长旺盛的桑树嫩芽,采摘最佳时期通常在春季桑芽萌发初期,采摘后的桑芽需在短时间内加工,以保留其丰富的营养成分。

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清洗:用清洁的清水冲洗桑芽,去除杂质。
  2. 切割:根据产品需求,将桑芽切割至适当的长度和粗细。
  3. 烘干:将切割好的桑芽在50℃-60℃的温度下烘干,防止高温破坏营养成分。
  4. 粉碎:将烘干后的桑芽粉碎,过筛,制成桑叶芽粉。
  5. 包装:按照规定的包装标准对桑叶芽粉进行包装,确保产品卫生。

质量要求

规程对桑叶芽粉的质量提出了以下要求:

  1. 感官要求:桑叶芽粉应呈黄绿色,无异味,无霉变、虫蛀等现象。
  2. 理化指标:桑叶素含量不低于1.5%,水分含量控制在8%以下。
  3. 微生物指标:每克桑叶芽粉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致病菌不得检出。

包装、运输和储存

规程对包装、运输和储存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包装: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卫生。
  2.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确保产品不受损害。
  3. 储存: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避光,温度控制在10℃-25℃之间。

《桑叶芽加工技术规程》(DB50/T 1704-2024)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桑叶芽加工行业迈向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在传承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该规程为桑叶芽加工企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生产指导,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桑叶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桑叶芽加工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