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369-2017,肉兔养殖效益提升之道——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详解
《DB14/T 1369-2017 肉兔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为提升肉兔养殖效益提供关键指南,详细阐述了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饲料选择、繁殖技术、疾病防控等方面,助力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肉兔养殖业作为畜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了规范肉兔的饲养管理,提升养殖效益,我国在2017年正式发布了《DB14/T 1369-2017 肉兔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范,为肉兔养殖户提供切实可行的饲养管理建议。
《DB14/T 1369-2017 肉兔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肉兔饲养管理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肉兔饲养行为,提升肉兔养殖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该规范适用于我国肉兔养殖、加工、销售的全过程。
饲养环境
场地选择
肉兔饲养场地应选在地势较高、排水畅通、通风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场地面积需满足肉兔的生长需求,通常每只肉兔需要1-2平方米的饲养空间。
场地建设
场地应包括兔舍、运动场、饲料库、粪污处理设施等,兔舍宜采用半开放式或全封闭式设计,以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环境控制
兔舍内温度应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夏季需加强通风降温,冬季则要做好保暖措施。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的肉兔品种,如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等。
种兔引进
引进种兔时,应选择健康、无疾病、遗传性能稳定的个体。
饲料管理
饲料配制
根据肉兔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配制饲料,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控制在16%-18%,粗纤维含量在20%-25%。
饲喂方法
采用定时定量饲喂,每天饲喂2-3次,饲料应新鲜、清洁,避免霉变。
饮水管理
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水温控制在10-20℃。
繁殖管理
种兔选择
选择繁殖性能好、遗传稳定的种兔进行繁殖。
配种方式
采用人工授精或自然配种,以提高繁殖率。
孕兔管理
孕兔期间,加强营养供给,保持环境安静,预防疾病。
分娩管理
分娩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母兔和仔兔的安全。
疫病防控
疫病监测
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疫苗接种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肉兔免疫力。
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粪污处理
处理方法
采用干湿分离、堆肥发酵等方法处理粪污。
防止污染
粪污处理过程中,注意防止二次污染。
《DB14/T 1369-2017 肉兔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为肉兔养殖户提供了全面的饲养管理指导,遵循规范要求,养殖户可以有效提升养殖效益,为我国肉兔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范中的各项技术要求,确保肉兔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