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14/T 1349-2024发布,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2
《DB14/T 1349-2024 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标志着我国红芸豆生产迈向现代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前行,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红芸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提升,对于增加红芸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我国正式发布了DB14/T 1349-2024《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这标志着我国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14/T 1349-2024发布,农业现代化新篇章,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14/T 1349-2024发布,农业现代化新篇章,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4/T 1349-2024《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精心制定,其核心目标在于规范红芸豆的机械化生产流程,提升红芸豆的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规程适用于我国红芸豆种植的各个区域,涵盖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全过程。

以下是规程的主要内容:

播种技术

  1. 播种时间: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及红芸豆品种特性,选择最佳播种时期,春季为播种黄金期,具体时间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2. 播种方式:采用机械化播种,选用适宜红芸豆的播种机,确保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关键参数符合标准。
  3. 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红芸豆品种特性,科学确定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0.5-1公斤。

田间管理技术

  1. 施肥:依据土壤肥力和红芸豆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结合基肥和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肥为辅。
  2. 灌溉:根据红芸豆生长需求,适时进行灌溉,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3.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主要病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豆荚螟等,可采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收获技术

  1. 收获时间:根据红芸豆成熟度,选择最佳收获时期,通常秋季为收获期,具体时间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
  2. 收获方式:采用机械化收获,选用适合红芸豆的收获机,确保收获效率与质量。
  3. 晾晒与储存:收获后的红芸豆应立即晾晒,晾晒过程中需避免雨淋和日晒,晾晒后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仓库中。

规程实施与推广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DB14/T 1349-2024《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农民对该规程的认知和掌握。
  2.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鼓励农民采用机械化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提升红芸豆产量与品质。
  3. 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红芸豆机械化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先进农机具。
  4.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等服务。

DB14/T 1349-2024《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规程要求,持续提升红芸豆机械化生产水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