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811-2024 盐碱地玉米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14/T 811-2024 盐碱地玉米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介绍了在盐碱地条件下,采用垄植膜下滴灌技术栽培玉米的规程,该规程旨在提高玉米产量,优化水资源利用,适用于盐碱地农业发展,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盐碱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提升盐碱地玉米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广DB14/T 811-2024《盐碱地玉米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从技术规程、实施要点、应用效果等多个角度,对DB14/T 811-2024《盐碱地玉米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深入剖析。

DB14/T 811-2024 盐碱地玉米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DB14/T 811-2024 盐碱地玉米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4/T 811-2024 盐碱地玉米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技术规程

  1. 地块选择:应选择排水顺畅、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适中的盐碱地作为种植基地。
  2. 品种选择: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玉米品种。
  3. 整地与施肥:采用深翻、碎土、平整土地,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
  4. 播种:播种前进行处理,采用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行距60-70厘米,株距30-35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
  5. 灌溉: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根据玉米的需水规律进行适时灌溉。
  6. 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
  7. 收获:根据玉米成熟度进行适时收获。

实施要点

  1. 地块选择: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等的盐碱地作为种植基地,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2. 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玉米品种,有助于提升盐碱地玉米的产量。
  3. 整地与施肥:采用深翻、碎土、平整土地,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遵循玉米的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
  4. 播种:播种前进行处理,采用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行距60-70厘米,株距30-35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
  5. 灌溉: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根据玉米的需水规律进行适时灌溉,确保节水并提高灌溉效果。
  6. 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确保玉米生长良好。
  7. 收获:根据玉米成熟度进行适时收获,以提高产量。

应用效果

  1. 提高产量:DB14/T 811-2024《盐碱地玉米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在盐碱地上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一般产量可提高20%以上。
  2. 节水灌溉:膜下滴灌技术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节水效果显著。
  3. 降低成本:采用该技术规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改善土壤环境:通过深翻、碎土、平整土地等整地措施,可以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DB14/T 811-2024《盐碱地玉米垄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在盐碱地玉米生产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通过推广该技术规程,不仅能够提高盐碱地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促进我国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