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777-2024,旱地红芸豆栽培技术规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2
《DB14/T 777-2024 旱地红芸豆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规范栽培技术,提高旱地红芸豆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红芸豆凭借其高营养价值与旺盛的市场需求,在旱地种植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标准化旱地红芸豆的栽培技术,提升产量与品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了《DB14/T 777-2024 旱地红芸豆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该规程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实施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DB14/T 777-2024,旱地红芸豆栽培技术规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DB14/T 777-2024,旱地红芸豆栽培技术规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制定背景

近年来,我国红芸豆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然而栽培技术良莠不齐,导致产量与品质波动较大,鉴于旱地红芸豆种植范围广泛,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对栽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旱地红芸豆的栽培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栽培技术规程。

选地与整地

旱地红芸豆种植地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优良、土壤肥力适中的砂壤土或壤土,前茬作物收获后,应立即深翻土壤,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确保土壤细碎、平整。

品种选择与处理

应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红芸豆品种,播种前,挑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用0.1%的溶液进行浸种消毒,晾干后进行播种。

播种时间与方法

旱地红芸豆播种时间为春、秋两季,春季播种宜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季播种宜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种深度为2-3厘米,行距为40-50厘米,株距为15-20厘米。

田间管理

  1.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磷、钾肥,播种前施足底肥,生育期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追肥。
  2. 灌溉:干旱季节,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3. 中耕除草:播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时防治病虫害。

收获与加工

红芸豆成熟时,叶片枯黄,豆荚变黄,豆粒饱满,适时收获,防止落粒,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筛选,确保质量。

实施意义

  1. 提升旱地红芸豆产量和品质:通过规范栽培技术,提高红芸豆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旱地红芸豆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3.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规范栽培技术,提高红芸豆产业整体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DB14/T 777-2024 旱地红芸豆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旱地红芸豆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为我国红芸豆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