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B14/T 601-2011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14/T 601-2011 鲤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详细阐述了鲤鱼健康养殖的标准与要求,规范涵盖了池塘环境、水质管理、饲料营养、病害防治、品种选择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鲤鱼养殖的产量和质量,确保养殖过程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迅猛发展,池塘养殖已成为我国渔业生产的重要支柱,鲤鱼作为我国传统的淡水养殖鱼类,以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成熟的养殖技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提升鲤鱼养殖的产量与品质,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14/T 601-2011《鲤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鲤鱼养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鲤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B14/T 601-2011深度解读,鲤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B14/T 601-2011深度解读,2,技术规范,养殖技术,第1张

DB14/T 601-2011规范概述

DB14/T 601-2011规范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鲤鱼池塘健康养殖的技术规范,旨在对鲤鱼养殖过程中的生产管理、疾病防治、水质调控等方面进行规范化,以提升鲤鱼养殖的产量和品质,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鲤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选址与规划

  1. 养殖场地应选在交通便利、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无污染源、排水条件良好的区域。
  2. 池塘规划需综合考虑养殖规模、品种、养殖周期等因素,科学布局池塘结构。

池塘建设

  1. 池塘结构:池塘应具备防渗、防漏、防逃逸等性能,池壁需坚实、光滑,池底应保持平坦。
  2. 池塘配套设施:包括进排水系统、增氧设备、饲料投放设施等。

鱼种放养

  1. 鱼种选择:选用健康、无病、无虫的鲤鱼苗种。
  2. 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池塘的面积、水深、水源等因素,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饲料投喂

  1. 饲料选择:选用优质、易消化、无污染的饲料。
  2. 投喂方式:采用定量、定时、分次的投喂方式,确保鱼种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

水质管理

  1. 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盐等。
  2. 水质调控: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水质,如换水、增氧等。

疾病防治

  1. 预防为主:加强鱼种消毒、免疫接种等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
  2. 治疗原则:发现疾病时,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时间:根据市场需求和鱼种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收时间。
  2. 加工方式:采用科学的加工方法,保证鲤鱼品质。

DB14/T 601-2011《鲤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为我国鲤鱼养殖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指导,养殖者应严格遵守该规范,加强鲤鱼养殖过程中的生产管理,提高鲤鱼产量和品质,助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