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5096.1-2025深度解读,生猪规模养殖场抗菌药减量化养殖技术规范引领新潮流

团体标准 601
《DB34/T 5096.1-2025》解读标志着生猪规模养殖场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养殖技术规范迈入新阶段,该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抗菌药使用,提升生猪健康养殖水平,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生猪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生猪养殖的各个环节中,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导致了耐药性问题愈发严峻,这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也对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为促进生猪规模养殖场抗菌药物使用的减量化,提升养殖效率,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我国最新颁布了《规模养殖场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养殖技术规范 第1部分:生猪》(DB34/T 5096.1-2025),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持续扩大,抗菌药物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亦日益广泛,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引发了以下问题:

  1. 抗菌药耐药性增强: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原本有效的药物失去疗效,给疾病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2. 环境污染:抗菌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后,部分药物成分会通过尿液等途径排放到环境中,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
  3. 人类健康风险:抗菌药耐药性可能传播至人类,导致人类感染难治性细菌性疾病。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工作,因此DB34/T 5096.1-2025规范应运而生。

DB34/T 5096.1-2025规范共分为五个部分,本文主要解读其中的第1部分:生猪。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场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养殖技术。

技术要求

  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使用范围、剂量、疗程等。
  2. 养殖场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休药期规定,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3. 养殖场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猪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4. 养殖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5. 养殖场应加强抗菌药物残留检测,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监测与评估

  1. 养殖场应定期对猪群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了解猪群健康状况。
  2. 养殖场应定期对猪群进行抗菌药物残留检测,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3. 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测,了解环境抗菌药物残留情况。

培训与宣传

  1. 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提高养殖人员对规范的认识。
  2. 养殖场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宣传,提高养殖户对规范的认识。

规范意义

DB34/T 5096.1-2025规范的发布,对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场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具有重要意义:

  1. 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规范抗菌药物使用,降低动物源性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保障消费者健康。
  2. 推动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3.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减少抗菌药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B34/T 5096.1-2025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场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养殖企业应积极响应,认真执行规范,为我国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