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3224-2024川产道地药材天冬栽培技术规程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51/T 3224-2024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之天冬栽培指南》为川产道地药材天冬的栽培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规程,指南详细介绍了天冬的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天冬的产量和品质,确保川产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道地药材的生产技术规程日益受到重视,川产道地药材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药用资源和悠久的生产历史,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天冬作为川产道地药材的杰出代表之一,其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对于提升天冬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DB51/T 3224-2024)中关于天冬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DB51/T 3224-2024川产道地药材天冬栽培技术规程解读,DB51/T 3224-2024川产道地药材天冬栽培技术规程解读,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DB51/T 3224-2024)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川产道地药材的生产流程,提升药材品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该规程对川产道地药材的生产环境、种植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规定,以下是天冬栽培技术规程的具体内容:

  1. 选地与整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在5.5-6.5之间的地块进行种植,整地前需进行深翻,施足底肥,确保土壤疏松、肥沃。

  2. 处理:选用优质天冬,进行消毒、催芽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3. 播种与定植:播种时间为春季,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定植后要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4. 田间管理:天冬生长期间,需适时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比例为1:1:1,浇水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5. 采收与加工:天冬一般在种植后3-4年采收,采收季节为秋季,采收后要及时加工,防止药材变质。

栽培技术要点

选种与处理

选用优质天冬,要求饱满、无病虫害,播种前,将天冬浸泡在50℃温水中24小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1%的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播种与定植

播种前,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整地作畦,将处理好的天冬均匀撒播在畦面上,覆土厚度为2-3厘米,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待发芽后,进行间苗、定苗,保持株距15-20厘米。

田间管理

天冬生长期间,需适时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比例为1:1:1,浇水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除草要勤除、浅除,防止损伤根,病虫害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采收与加工

天冬一般在种植后3-4年采收,采收季节为秋季,选择晴天,用锄头挖取根部,去除地上部分,洗净泥土,采收后要及时加工,可采用晒干、烘干等方法,确保药材品质。

《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DB51/T 3224-2024)为川产道地药材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天冬作为川产道地药材的杰出代表,其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对于提升天冬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天冬药材的品质和产量,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