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886-2025荞麦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15/T 886-2025荞麦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荞麦种植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规程详细阐述了荞麦大垄双行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旨在提高荞麦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荞麦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卓越的适应性和出色的抗逆性,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提升荞麦的产量与品质,推动荞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886-2025《荞麦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DB15/T 886-2025《荞麦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荞麦大垄双行栽培的行业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精心起草,并于2025年正式对外发布,该规程的出台,旨在规范荞麦大垄双行栽培的技术标准,旨在提升荞麦的产量与品质,助力荞麦产业的全面振兴。

规程的核心内容

荞麦品种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以及市场需求,挑选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点的荞麦品种。

土地选择与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土壤肥沃的土地进行种植,播种前,需进行深耕、翻晒,确保土壤的松软与透气性。

垄作方式

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垄宽60-80厘米,行距30-40厘米,这种栽培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

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一般在春末夏初,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来定,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1.5公斤,播种深度为2-3厘米,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肥水管理

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荞麦生长阶段和品种需求进行,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水分管理应遵循“浅灌、勤灌、适量灌”的原则,避免水涝和干旱。

病虫害防治

荞麦病虫害主要包括锈病、蚜虫等,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化学防治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农药残留。

采收与加工

荞麦成熟后,应及时采收,采收后,将荞麦籽粒晾晒至适宜水分,进行脱粒、筛选、加工等工序。

规程应用的重要性

提高荞麦产量

DB15/T 886-2025《荞麦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荞麦产量,通过规范栽培技术、优化品种选择、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荞麦产量。

提升荞麦品质

规程要求选用优质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荞麦籽粒饱满、色泽鲜亮、口感好,从而提升荞麦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荞麦产业发展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荞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提高荞麦产量和品质,拓宽市场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荞麦产业的繁荣奠定基础。

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规程强调合理轮作、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DB15/T 886-2025《荞麦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提高荞麦产量、品质,促进荞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荞麦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