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要求(试行)DB36/T 2130-2025深度解读
《DB36/T 2130-2025铊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要求(试行)》深入探讨了铊水质自动监测技术,标准明确了监测原理、设备要求、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铊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环境保护和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铊作为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其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加强铊水质监测,提升监测效率,我国在2025年正式发布了《DB36/T 2130-2025铊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要求(试行)》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尽解析,旨在为铊水质自动监测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6/T 2130-2025铊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要求(试行)》是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行业规范,该标准明确了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规范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检验和应用。
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
《DB36/T 2130-2025》适用于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本标准不适用于其他重金属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技术指标
- 检测范围:0.01~10.0 μg/L
- 检测限:0.01 μg/L
- 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
- 准确度:相对误差不大于±10%
- 响应时间:不大于30分钟
- 稳定性:连续运行24小时,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
系统组成
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
- 采样系统:负责采集水样,并将其送入预处理单元。
- 预处理单元: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提高检测精度。
- 检测单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检测技术,对预处理后的水样进行铊含量测定。
-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负责采集检测单元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
试验方法
采样方法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采样器应定期校准,确保其准确度。
- 采样时应避免水样受到污染。
- 采样后,应及时将水样送入预处理单元。
预处理方法
采用酸消解法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 将水样置于消解器中,加入适量硝酸和过氧化氢。
- 加热消解,直至溶液澄清。
- 冷却后,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检测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预处理后的水样进行铊含量测定。
检验规则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检验项目包括:检测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准确度、响应时间、稳定性等。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应在产品制造完成后进行,检验项目包括:检测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准确度、响应时间、稳定性等。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标志
产品应标明以下信息:
- 产品名称
- 型号
- 规格
- 生产日期
- 生产批号
- 制造商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包装
产品应采用防潮、防尘、耐压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运输
产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运输规定进行运输,确保产品安全到达目的地。
贮存
产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场所,避免受潮、受热和光直射。
《DB36/T 2130-2025铊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的发布,为铊水质自动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该标准对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提高铊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我国水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