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盘与小麦秸秆混合裹包黄贮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探讨
《DB15/T 3871-2025葵花盘与小麦秸秆混合裹包黄贮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关于葵花盘与小麦秸秆混合裹包黄贮技术的规程,旨在提供一种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黄贮方法,该规程详细解读了技术流程,包括原料处理、混合比例、裹包方式等,并指导实际应用,以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日益受到重视,DB15/T 3871-2025《葵花盘与小麦秸秆混合裹包黄贮技术规程》作为一项创新的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对于推动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有效转化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详细阐述。
DB15/T 3871-2025《葵花盘与小麦秸秆混合裹包黄贮技术规程》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联合编制的行业规范,该规程详细规范了葵花盘与小麦秸秆混合裹包黄贮技术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的选择、预处理、裹包、黄贮、检测与评价等。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 原料选择:应选择优质、干燥、无病虫害的葵花盘和新鲜、无霉变的小麦秸秆作为原料,以确保黄贮产品的质量。
- 预处理:对葵花盘进行去杂、去梗处理,将小麦秸秆切成适宜长度,并进行晾晒、堆放,确保原料充分干燥。
裹包
- 裹包材料:选用透气性好、抗拉伸、耐腐蚀的薄膜材料,以保证黄贮过程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 裹包方法:按照一定比例将葵花盘与小麦秸秆混合,用薄膜材料进行严密裹包,确保密封性能。
黄贮
- 黄贮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黄贮时间为30-45天,以充分发酵和转化。
- 黄贮条件:黄贮场所应保持通风、干燥、无光直射,温度控制在20-25℃,以创造适宜的黄贮环境。
- 黄贮管理:定期检查黄贮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黄贮过程顺利进行。
检测与评价
- 检测指标:水分、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以全面评估黄贮产品的质量。
- 评价标准:根据检测指标,对黄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的黄贮工作提供参考。
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 严格遵循规程要求,确保原料质量,为黄贮过程奠定坚实基础。
- 选择合适的裹包材料,确保密封性能,防止黄贮过程中的污染和损失。
- 合理控制黄贮时间,避免过度黄贮或黄贮不足,影响黄贮产品的质量。
- 加强黄贮过程中的管理,确保黄贮效果,提高黄贮产品的利用率。
- 适时检测与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黄贮技术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DB15/T 3871-2025《葵花盘与小麦秸秆混合裹包黄贮技术规程》为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不断提高黄贮效果,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完善黄贮技术,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