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NY/T 3842-2021,东北产区花生生产技术规程
《NY/T 3842-2021东北产区花生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一文详细解读了东北产区花生生产的技术规程,包括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文章旨在指导农民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东北广大地区享有广泛的种植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东北花生产区的产量与品质,推动花生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我国正式出台了《东北产区花生生产技术规程》(NY/T 3842-2021),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东北花生生产提供专业的技术参考。
适用范围
本规程旨在指导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等东北部分地区的花生种植活动。
术语与定义
规程对花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术语进行了详尽的定义,包括花生品种、播种时间、施肥标准、病虫害防治等,以确保生产活动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生产技术
- 花生品种选择: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花生品种。
- 播种期:以春花生为主,播种时间通常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 播种密度:依据花生品种、土壤肥力和播种时间,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
-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花生需肥特性,实施科学施肥,一般以有机肥为底肥,氮、磷、钾肥配合追肥。
- 田间管理:包括除草、培土、灌溉、排水等环节,确保花生生长环境良好。
- 病虫害防治: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
收获与加工
- 收获:一般在花生果仁成熟后进行。
- 加工:对收获的花生进行筛选、去皮、烘烤等加工处理。
规程解读与应用
规范花生生产流程
《东北产区花生生产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工等多个环节对花生生产流程进行了规范化,旨在提升花生产量和品质。
提升花生生产效益
通过遵循规程,优化花生生产结构,提升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东北产区花生生产技术规程》为东北花生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我们鼓励广大花生种植者认真学习并应用此规程,共同推动东北花生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