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8/T 43-2024解读,水稻全产业链减损技术规范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4408/T 43-2024》解读,新规范引领水稻全产业链减损,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启农业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提升水稻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4408/T 43-2024 水稻全产业链减损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对我国水稻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DB4408/T 43-2024解读,水稻全产业链减损技术规范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DB4408/T 43-2024解读,水稻全产业链减损技术规范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2,现代化,创新,第1张

规范背景

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达3亿亩,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由于种植技术、收割方式、储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产量损失较为严重,据统计,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损失率高达10%-15%,这不仅造成了粮食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增加了农民的生产负担,制定水稻全产业链减损技术规范,对于提高水稻生产效率、降低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DB4408/T 43-2024 水稻全产业链减损技术规范》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范围:规定了水稻种植、管理、收割、储存等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减损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规范中引用的相关标准和法规。

  3.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规范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定义。

  4. 种植环节减损技术要求

    • 选种:选用抗病、抗倒伏、产量高的优质水稻品种。
    • 播种:采用精量播种技术,确保播种均匀。
    • 施肥: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影响水稻生长。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5. 管理环节减损技术要求

    • 灌溉:根据水稻生长需求,合理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除草:采用化学除草、人工除草等方法,降低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修剪:适时修剪,提高水稻通风透光,促进水稻生长。
  6. 收割环节减损技术要求

    • 收割机械:选用高效、低损的收割机械。
    • 收割时间:根据水稻成熟度,选择最佳收割时间。
    • 收割方式:采用分段收割、分段运输等方法,降低损失。
  7. 储存环节减损技术要求

    • 储存设施:选用防潮、防霉、防鼠等性能良好的储存设施。
    • 储存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确保水稻品质。
    • 储存管理: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确保储存环境良好。

规范实施与推广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对规范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2. 制定实施方案:各级部门根据规范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规范在水稻生产中得到有效执行。
  3. 监督与落实:加强对水稻生产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监督,确保规范落实到位。
  4. 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水稻减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水稻生产效率。

《DB4408/T 43-2024 水稻全产业链减损技术规范》的颁布,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规范,降低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我国水稻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标签: 2现代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