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DB12/T 1360-2024,耕地土壤环境风险防控与安全利用技术导则

团体标准 602
《DB12/T 1360-2024 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成因与安全利用技术导则》解读,旨在指导耕地土壤环境风险防控与安全利用,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耕地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有效防控耕地土壤环境风险,保障耕地土壤的安全利用,我国正式颁布了《DB12/T 1360-2024 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成因与安全利用技术导则》,本文将对该导则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解读DB12/T 1360-2024,耕地土壤环境风险防控与安全利用技术导则,解读DB12/T 1360-2024,耕地土壤环境风险防控与安全利用技术导则,2,产品质量安全,第1张

导则背景

近年来,我国耕地土壤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主要体现在土壤污染、土壤退化、土壤酸化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挑战,为加强耕地土壤环境风险防控,确保耕地土壤的安全利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DB12/T 1360-2024 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成因与安全利用技术导则》应运而生。

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成因

导则首先分析了耕地土壤环境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农业投入品污染: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2. 工业污染:工业“三废”排放、工业固废堆放等,导致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3. 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垃圾等生活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4. 土壤自然退化: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侵蚀等自然因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耕地土壤环境风险防控技术

针对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成因,导则提出了以下防控技术:

  1. 农业投入品减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土壤污染。
  3. 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三废”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工业污染。
  4. 生活污染治理: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减少生活污染。
  5. 土壤修复技术: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技术,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耕地土壤安全利用技术

为保障耕地土壤的安全利用,导则提出了以下技术:

  1. 土壤质量监测:建立土壤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耕地土壤进行监测,掌握土壤环境状况。
  2. 耕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对耕地土壤环境风险进行评价,为耕地土壤安全利用提供依据。
  3. 耕地土壤安全利用规划:根据土壤环境状况和农业生产需求,制定耕地土壤安全利用规划。
  4. 耕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推广耕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提高耕地土壤质量。

导则实施意义

《DB12/T 1360-2024 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成因与安全利用技术导则》的实施,对我国耕地土壤环境风险防控与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耕地土壤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4.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DB12/T 1360-2024 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成因与安全利用技术导则》为我国耕地土壤环境风险防控与安全利用提供了有力指导,有助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相关从业者应认真学习和贯彻该导则,共同为我国耕地土壤环境保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