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676-2024标准下黄粉虫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解析

团体标准 601
本规程依据DB14/T 1676-2024标准,详细介绍了黄粉虫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病虫害识别、防治策略、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方法,旨在指导农户有效控制黄粉虫病虫害,保障黄粉虫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黄粉虫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黄粉虫作为一种富含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饲料资源,在畜牧养殖、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养殖过程中,黄粉虫极易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扰,这不仅影响了其产量,更对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升黄粉虫养殖的经济效益,规范病虫害防治技术,本文将依据DB14/T 1676-2024标准,详细阐述黄粉虫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规程

DB14/T 1676-2024标准下黄粉虫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解析,DB14/T 1676-2024标准下黄粉虫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解析,2,技术规程,技术规范,第1张

DB14/T 1676-2024标准概述

DB14/T 1676-2024是《黄粉虫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其核心目标是规范黄粉虫养殖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黄粉虫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该标准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1. 适用范围:适用于黄粉虫养殖场、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等相关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黄粉虫》(GB/T 23122-2009)、《黄粉虫饲养技术规范》(DB14/T 1677-2024)等。
  3. 术语和定义:对黄粉虫、病虫害等相关术语进行明确界定。
  4. 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原则:介绍黄粉虫常见病虫害种类,并阐述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5. 防治方法:详细说明黄粉虫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黄粉虫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物理防治

  1. 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养殖场地,清除杂草、垃圾等,降低病虫害滋生条件。
  2. 温度控制:黄粉虫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通过调整养殖场地温度,抑制病虫害滋生。
  3. 湿度控制:黄粉虫适宜湿度为60%-70%,过高或过低均易引发病虫害,应保持适宜湿度。

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在黄粉虫养殖场引入天敌昆虫,如捕食螨等,抑制病虫害发生。
  2. 生物农药:选用对黄粉虫病虫害有特效的生物农药,如细菌等,降低病虫害危害。

化学防治

  1.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如杀虫剂、杀菌剂等。
  2. 科学用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合理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避免农药残留。
  3. 轮换用药:为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可轮换使用不同种类和作用机制的农药。

防治措施

  1. 加强病虫害监测:定期监测黄粉虫养殖场,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
  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普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3. 建立病虫害防治档案: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措施及效果,为今后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DB14/T 1676-2024标准为黄粉虫养殖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规范指导,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确保黄粉虫产业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黄粉虫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黄粉虫养殖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