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938-2025,植保无人机助力胡萝卜病虫害防控,开启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新时代
《DB15/T 3938-2025 植保无人机防控胡萝卜病虫害技术规程》发布,标志着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迈入新篇章,该规程详细阐述了植保无人机在胡萝卜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技术,为保障胡萝卜产量和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植保无人机凭借其高效、环保的特性,正逐步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工具,为此,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3938-2025《植保无人机防控胡萝卜病虫害技术规程》,为胡萝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植保无人机在胡萝卜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及其显著优势。
DB15/T 3938-2025《植保无人机防控胡萝卜病虫害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植保无人机防控胡萝卜病虫害的行业标准,该规程详细阐述了植保无人机防控胡萝卜病虫害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旨在提升胡萝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
植保无人机在胡萝卜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
飞行高度与速度
根据规程,植保无人机防控胡萝卜病虫害时,飞行高度应保持在1.5米至3米之间,飞行速度设定为每分钟10至15米,这样的飞行参数既保证了农药喷洒的均匀性,又确保了无人机的安全飞行。
喷洒方式
植保无人机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和程度,可选择不同的喷洒模式,针对胡萝卜黑斑病,可采取扇形喷洒;而对于胡萝卜软腐病,则可选用点状喷洒。
农药选择与配比
防控胡萝卜病虫害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农药特性,合理配比农药浓度,例如防治胡萝卜黑斑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比为1000倍液。
喷洒时间与频率
胡萝卜病虫害防控应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喷洒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喷洒频率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而定,一般每隔7至10天喷洒一次。
植保无人机防控胡萝卜病虫害的优势
高效
植保无人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农田的病虫害防控,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环保、安全
植保无人机采用喷洒方式,农药利用率高,减少农药残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无人机操作简便,降低农药使用风险。
节约成本
与传统植保方式相比,植保无人机具有较低的成本,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
植保无人机能够替代人工进行病虫害防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DB15/T 3938-2025《植保无人机防控胡萝卜病虫害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胡萝卜病虫害的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植保无人机在胡萝卜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防治效果,还降低了农药使用风险,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农业病虫害防控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我国农业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