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4110-2025标准解析,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动态管控新策略
《DB21/T 4110-2025》解读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供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新指南,强调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提升安全水平,通过动态监测和持续改进,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种设备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等众多领域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为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预防事故的发生,提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我国最新颁布了《DB21/T 4110-202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指南》,以帮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指南》的背景与意义
《指南》的发布,旨在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体系,实现安全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举措对于推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指南》的主要内容
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原则
《指南》明确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的原则,包括:
-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以人为本、安全至上;
- 依法依规、科学合理;
-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
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体系
《指南》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体系,包括:
- 组织机构与职责;
- 安全风险识别;
- 安全风险评估;
- 安全风险控制;
- 安全风险监控;
- 安全风险评价。
安全风险识别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全面、系统地识别安全风险,包括:
- 设备本身的风险;
- 操作人员操作风险;
- 环境因素风险;
- 管理因素风险。
安全风险评估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
- 定性评估;
- 定量评估;
- 综合评估。
安全风险控制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
- 技术措施;
- 管理措施;
- 人员培训;
- 应急预案。
安全风险监控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对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安全风险评价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体系进行评价,包括:
- 体系运行情况;
- 安全风险控制效果;
- 改进措施。
《指南》的实施与推广
加强宣传培训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加强《指南》的宣传培训,提高全员安全风险意识,确保《指南》的有效实施。
制定实施细则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指南》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控职责。
加强监督考核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机制,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不断改进完善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DB21/T 4110-202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指南》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供了安全风险管控的指导性文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体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