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533-2024标准解析,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新规范

团体标准 601
《DB31/T 1533-2024 规范解读》针对规模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提出新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效控制布鲁菌病在奶牛场中的传播,保障奶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奶牛养殖健康水平。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奶牛产业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其健康养殖水平直接关系到奶制品的品质与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布鲁菌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奶牛健康的传染病,其防治工作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我国最新发布了《规模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规范》(DB31/T 1533-2024),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奶牛场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1/T 1533-2024标准解析,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新规范,DB31/T 1533-2024标准解析,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新规范,2,技术规范,规范解读,第1张

规范背景

布鲁菌病,一种由布鲁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侵害家畜生殖系统,导致奶牛出现繁殖障碍、流产、胎衣不下等症状,该病不仅对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危害公共卫生,为有效遏制布鲁菌病的蔓延,我国制定了《规模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规范》。

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规模奶牛场在布鲁菌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净化方面的相关工作。

净化技术要求

(1)净化目标:通过实施净化技术,将奶牛场布鲁菌病阳性率降至0.5%以下,并确保连续两年无新发病例。

(2)净化程序:包括预防、监测、诊断、治疗和净化五个阶段。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提高奶牛免疫力。

(2)严格引种检疫:引进奶牛时,必须进行布鲁菌病检测,确保无病牛进入。

(3)定期消毒:对牛舍、饲料、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监测与诊断

(1)监测:定期对奶牛进行布鲁菌病检测,及时发现阳性牛。

(2)诊断:采用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等方法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

治疗与净化

(1)治疗:对确诊的布鲁菌病奶牛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2)净化:对奶牛场进行净化,包括隔离、淘汰、消毒等环节。

规范实施与监督

  1. 实施主体:奶牛场应建立健全布鲁菌病净化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流程。

  2. 监督: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对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工作的监督,确保规范实施。

《规模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规范》(DB31/T 1533-2024)的发布,为我国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奶牛场管理者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加强布鲁菌病防控,确保奶牛健康和奶制品质量安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大力度,确保规范实施到位,为我国奶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