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浆果采后处理技术规范深度解读,助力产业品质与效益双提升

团体标准 603
《DB11/T 2367-2024 浆果类采后处理技术规范》深度解析,旨在提升浆果产业品质与效益,规范详细阐述了采后处理流程,包括清洁、分级、包装、储存等环节,以保障浆果品质,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随着我国浆果产业的迅猛发展,浆果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诱人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浆果采后处理技术,提升浆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我国正式颁布了《DB11/T 2367-2024 浆果类采后处理技术规范》,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浆果产业提供有益的指导。

2024年浆果采后处理技术规范深度解读,助力产业品质与效益双提升,2024年浆果采后处理技术规范深度解读,助力产业品质与效益双提升,2,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背景

浆果类品种繁多,包括蓝莓、树莓、猕猴桃等,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而且因其易腐烂、不耐储存的特性,采后处理技术对保证浆果品质至关重要,为此,我国制定了《DB11/T 2367-2024 浆果类采后处理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蓝莓、树莓、猕猴桃等浆果类的采后处理,涵盖了采收、预冷、清洗、分级、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

采收

  1. 采收时机:根据浆果成熟度、市场需求等因素,科学确定采收时间。
  2. 采收方法: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收,确保果实完整,减少损伤。

预冷

  1. 预冷目的:降低果实温度,减缓果实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期。
  2. 预冷方法:采用空气预冷或冷水预冷,预冷时间根据果实种类和温度要求确定。

清洗

  1. 清洗目的:去除果实表面的污物、农药残留等。
  2. 清洗方法:采用清水或专用清洗剂清洗,确保果实表面清洁。

分级

  1. 分级目的:提高浆果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分级方法:根据果实大小、色泽、形状等指标进行分级。

包装

  1. 包装目的:保护果实,延长储存期。
  2. 包装材料:采用透气、防潮、防污染的包装材料。
  3. 包装方式:根据果实种类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

储存

  1. 储存目的:保持果实品质,延长货架期。
  2. 储存条件:根据果实种类和需求,控制储存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

运输

  1. 运输目的:确保果实安全、新鲜地到达目的地。
  2. 运输方式:根据果实种类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规范实施与效益

规范实施

  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规范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2.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浆果类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安全。
  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效益

  1. 提高浆果品质:规范采后处理技术,降低果实损失,提高果实品质。
  2. 延长货架期:通过预冷、包装、储存等环节,延长浆果货架期,满足市场需求。
  3. 提高经济效益:规范采后处理技术,提高浆果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DB11/T 2367-2024 浆果类采后处理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浆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解析,为浆果产业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浆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