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278-2014,中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程——品质提升之道
《DB46/T 278-2014》为我国中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程,旨在提升咖啡品质,该规程详细阐述了咖啡豆的采摘、处理、干燥等关键环节,为咖啡生产者提供实用指导,确保咖啡品质。
随着我国咖啡产业的迅猛发展,咖啡品质的精进日益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在此背景下,DB46/T 278-2014《中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程》作为我国咖啡初加工领域的权威规范性文件,为产业的稳健前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本文将围绕该规程,深入探讨中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的关键要点,旨在为咖啡行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6/T 278-2014《中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中粒种咖啡初加工的行业标准,自2014年发布实施以来,它致力于规范中粒种咖啡的初加工流程,旨在提升咖啡品质,助力咖啡产业的持续发展。
中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要点
选豆与预处理
- 选豆:严格挑选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中粒种咖啡豆,剔除病豆、虫豆、霉豆等不合格豆。
- 预处理:对选好的咖啡豆进行筛选、清洗、晾晒等预处理,以彻底清除豆子表面的灰尘、杂质和多余水分。
烘焙
- 温度控制:在烘焙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通常保持在180℃-220℃之间,并根据咖啡豆的种类和所需烘焙程度适时调整。
- 时间控制:烘焙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具体时间需根据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和烘焙机的性能进行调整。
- 烘焙程度:根据咖啡豆的口感和风味需求,选择合适的烘焙程度,如浅烘焙、中烘焙、深烘焙等。
研磨
- 研磨度:根据咖啡机型号和咖啡豆种类,选择合适的研磨度,研磨度越细,咖啡口感越浓郁。
- 研磨均匀性:确保研磨过程中咖啡豆的研磨均匀,避免研磨度过大或过小,影响咖啡口感。
浸泡与过滤
- 浸泡:将研磨好的咖啡粉与热水按比例混合,浸泡时间为30秒-1分钟。
- 过滤:使用合适的过滤工具,如滤纸、滤网等,将咖啡液过滤,去除杂质,保证咖啡的纯净口感。
实施规程的意义
- 提升咖啡品质:通过规范中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提升咖啡豆的烘焙、研磨、浸泡和过滤等环节的工艺水平,从而显著提高咖啡品质。
- 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咖啡初加工技术,有助于保障消费者在购买咖啡时的权益,避免因咖啡品质问题导致的消费纠纷。
- 推动产业发展:实施中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程,有助于推动我国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咖啡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DB46/T 278-2014《中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程》对我国咖啡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咖啡从业者应认真学习和遵守该规程,不断追求咖啡品质的提升,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健康的咖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