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303-2024 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标准体编写指南,引领食品安全新篇章
《DB4401/T 303-2024 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标准体编写指南》发布,旨在规范养殖过程,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开启保障水产品安全新篇章。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在百姓餐桌上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确保这些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规范养殖行为,我国正式发布了《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标准体编写指南》(DB4401/T 303-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指南的编制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编制背景
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产量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因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产品质量问题凸显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环境、饲料、药物使用等问题,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提升产品品质,制定相关标准势在必行。
国家政策支持
为加强水产养殖业标准化建设,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编制《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标准体编写指南》正是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标准体建设的重要举措。
标准体结构
《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标准体编写指南》共分为12个部分,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养殖环境、饲料、药物使用、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追溯体系、管理等。
标准编写要求
- 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相关规定,确保标准体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 充分考虑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的生产特点,针对养殖环节、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 注重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避免重复和矛盾。
- 注重标准的实用性,便于养殖企业和相关部门执行。
实施意义
规范养殖行为,提升产品质量
《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标准体编写指南》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养殖企业行为,提高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实施该指南,推动水产养殖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变,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升级。
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和形象
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作为我国重要的食品来源,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食品安全和形象,实施该指南,有助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提升国家形象。
促进贸易,提高竞争力
随着我国水产品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实施该指南有助于提高我国水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促进贸易发展。
《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标准体编写指南》的编制和实施,对于规范养殖动物源性水产品生产,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积极推动该指南的实施,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