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069-2025泡菜生产规范解析,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的完美融合

团体标准 602
《DB51/T 1069-2025泡菜生产规范解读》深入探讨了传统泡菜工艺与现代标准的结合,该规范融合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和现代科技,旨在提升泡菜的品质和安全性,确保泡菜生产过程标准化、规范化。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泡菜,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发酵食品,愈发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独特的风味与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为了更有效地规范泡菜的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省质量技术局正式发布了DB51/T 1069-2025《泡菜生产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泡菜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1/T 1069-2025泡菜生产规范解析,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的完美融合,DB51/T 1069-2025泡菜生产规范解析,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的完美融合,2,食品安全,规范解读,第1张

DB51/T 1069-2025《泡菜生产规范》作为我省的地方标准,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泡菜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及销售活动,该规范对泡菜的生产原料、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标签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确保泡菜产品的安全、卫生和优质。

生产原料

  1. 原料选择:泡菜生产应选用新鲜、无病虫害、无污染的蔬菜和调味品。
  2. 原料处理:蔬菜原料需清洗干净,去除杂质;调味品应按照规定比例进行配比。

加工工艺

  1. 洗净蔬菜:将蔬菜放入清水中,轻轻搓洗,去除表面污物。
  2. 切割:根据产品要求,将蔬菜切割成适当的形状和大小。
  3. 盐腌:将切割好的蔬菜与食盐按一定比例混合,腌制一定时间。
  4. 发酵:将腌制好的蔬菜装入发酵容器中,控制发酵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发酵。
  5. 搅拌:发酵过程中,定期对泡菜进行搅拌,以保证发酵均匀。
  6. 成品:发酵成熟后,将泡菜捞出,清洗、沥干,进行包装。

质量要求

  1. 感官要求:泡菜应具有独特的风味,色泽鲜亮,质地脆嫩,无异味。
  2. 理化指标:泡菜应符合以下指标要求:
    • 酸度:pH值在3.5~4.5之间;
    • 水分含量:不大于70%;
    • 盐分含量:不小于3%。
  3. 微生物指标:泡菜应符合以下微生物指标要求:
    • 菌落总数:不大于10^5 CFU/g;
    • 大肠菌群:不大于10^2 CFU/g;
    • 霉菌和酵母菌:不大于10^3 CFU/g。

检验方法

  1. 感官检验: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对泡菜进行检验。
  2. 理化检验:采用酸度计、水分测定仪、盐分测定仪等仪器对泡菜进行检验。
  3. 微生物检验:采用平板计数法、菌落总数测定法、大肠菌群测定法等对泡菜进行检验。

标签标识

标签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净含量、配料表、生产厂名、厂址、产品标准号等。

标签要求:标签应清晰、完整、规范,易于识别。

包装运输和储存

  1. 包装:泡菜应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应密封、防潮、防污染。
  2. 运输:泡菜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碰撞等,确保产品质量。
  3. 储存:泡菜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高温、潮湿、污染。

DB51/T 1069-2025《泡菜生产规范》的发布,为泡菜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企业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生产泡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消费者在购买泡菜时,应关注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标签标识等,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食品安全,相信在规范的生产和消费环境下,泡菜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