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中药材产地加工新标准DB14/T 3297-2025深度解析
《DB14/T 3297-2025》桃仁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新标准深度解读,强调规范桃仁加工流程,提升中药材品质,标准涵盖原料采集、清洗、晾晒、炒制等环节,确保桃仁加工安全、高效。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的品质与加工工艺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DB14/T 3297-2025《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正式出台,其中对桃仁这一常用中药材的加工技术进行了详尽规定,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规程,为业界提供有益的参考。
背景
桃仁,亦称苦杏仁,源自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果实,在我国,桃仁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市场,具有润肺、止咳、平喘、润肠等显著功效,由于产地加工技术参差不齐,桃仁品质良莠不齐,影响了中药材的整体品质,为规范桃仁产地加工技术,保障中药材质量,DB14/T 3297-2025《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桃仁的产地加工,涵盖采摘、晾晒、筛选、去皮、破壳、炒制、干燥等环节。
采摘
采摘应在果实成熟后进行,选择晴朗天气采摘,避免果实受损,采摘时应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果实。
晾晒
将采摘的桃仁摊放在通风、干燥、清洁的场所,厚度不宜超过5厘米,以防果实发热、霉变,晾晒过程中,应适时翻动,确保果实均匀受热。
筛选
晾晒至果实表面干燥后,进行筛选,去除杂质、石子等非药用部分。
去皮
将筛选后的桃仁放入温水中浸泡,使果皮与果肉分离,用手轻轻搓揉,去除果皮,去皮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
破壳
将去皮后的桃仁用木槌轻轻敲打,使其破裂,破壳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
炒制
将破壳后的桃仁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有香气散出,炒制过程中,应不断翻动,防止炒焦。
干燥
将炒制后的桃仁摊放在通风、干燥、清洁的场所,厚度不宜超过5厘米,直至完全干燥,干燥过程中,应适时翻动,防止霉变。
质量控制
桃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分、杂质、重金属等指标,确保中药材质量。
意义
DB14/T 3297-2025《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对于规范桃仁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保障中药材质量:通过规范加工技术,降低杂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桃仁的质量。
- 提高加工效率:规程对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促进产业发展:规范加工技术,有助于提升桃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加工技术,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者对中药材的信任度。
DB14/T 3297-2025《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桃仁产地加工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中药材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企业和个人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为我国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