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296-2025规程解析,猪苓产地趁鲜切制技术新标准

团体标准 601
《DB14/T 3296-2025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深入探讨了中药材趁鲜切制技术,以猪苓为例,详细阐述了该规程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技术要求,旨在提升中药材加工质量,保障药材品质。

中药材,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宝贵财富,其品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的蓬勃发展,中药材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规范中药材的加工生产,提升中药材的品质,我国在2025年正式发布了《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DB14/T 3296-2025),本文将选取猪苓作为案例,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

DB14/T 3296-2025规程解析,猪苓产地趁鲜切制技术新标准,DB14/T 3296-2025规程解析,猪苓产地趁鲜切制技术新标准,2,技术规程,第1张

《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概述

《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DB14/T 3296-2025)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制定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对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规范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的行为,从而提升中药材的整体质量。

猪苓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解析

选材与验收

猪苓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强调,选材时必须选用新鲜、饱满、无病虫害、无霉变的猪苓,在验收环节,应对猪苓的外观、质地、水分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清洗与切割

清洗猪苓时,应使用纯净的流动清水,严禁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切割过程中,应选用锋利的工具,以减少猪苓的损伤,切割规格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药用部位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晾晒与干燥

晾晒猪苓时,应选择通风、阴凉、干燥的环境,在晾晒过程中,要适时翻动猪苓,防止霉变,干燥方法可采用自然晾晒或人工干燥,以手捏成粉状为宜。

质量控制

猪苓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对猪苓的色泽、气味、水分、杂质等指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具体如下:

  1. 色泽:猪苓表面应为灰褐色,内部为黄白色。
  2. 气味:猪苓应具有独特的香气。
  3. 水分:猪苓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以下。
  4. 杂质:猪苓杂质含量应控制在1%以下。

包装与储存

包装猪苓时,应使用食品级包装材料,确保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提供了规范依据,以猪苓为例,该规程明确了猪苓产地趁鲜切制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提升猪苓等中药材的品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在今后的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该规程,确保中药材质量,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