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294-2024,燕麦双播双刈技术规程引领种植效益新高峰
《DB15/T 3294-2024 饲用燕麦双播双刈技术规程》为燕麦种植提供新路径,通过双播双刈技术,提高燕麦产量和品质,优化种植效益。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燕麦作为一项关键的饲料作物,其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攀升,为了进一步提升燕麦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我国最新发布了《饲用燕麦双播双刈技术规程》(DB15/T 3294-2024),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为广大燕麦种植者提供技术指导,助力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背景
燕麦,因其高营养价值、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显著的饲用价值,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燕麦作为粗粮,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燕麦种植模式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燕麦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国制定了《饲用燕麦双播双刈技术规程》。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饲用燕麦的种植,涵盖了播种、管理、收割等各个环节。
双播技术
双播技术指的是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对燕麦进行两次播种,第一次播种在春季,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密度进行调整;第二次播种在夏末,播种量比第一次减少约30%,双播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燕麦的产量和品质。
双刈技术
双刈技术指的是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对燕麦进行两次刈割,第一次刈割在燕麦抽穗期,刈割高度为20-30厘米;第二次刈割在燕麦成熟期,刈割高度为10-15厘米,双刈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燕麦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利于后续作物的种植。
种植密度
根据本规程,燕麦的种植密度为30-40万株/公顷,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燕麦的产量和品质。
肥水管理
根据本规程,燕麦的施肥量为纯氮150-200公斤/公顷,磷肥75-100公斤/公顷,钾肥75-100公斤/公顷,施肥方式为底肥和追肥相结合,底肥占总施肥量的60%,追肥占总施肥量的40%,水分管理方面,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适时灌溉。
病虫害防治
根据本规程,燕麦的主要病虫害有燕麦锈病、燕麦病、燕麦蚜虫等,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洒农药。
规程实施意义
《饲用燕麦双播双刈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燕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提高燕麦产量:双播双刈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燕麦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 优化燕麦品质: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燕麦的品质。
- 促进燕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本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燕麦在市场的竞争力。
《饲用燕麦双播双刈技术规程》为我国燕麦种植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燕麦产量和品质,推动燕麦产业的健康发展,广大燕麦种植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燕麦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