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296-2024标准解读,阴山北麓柴胡种植技术新规程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探讨了DB15/T 3296-2024标准,针对阴山北麓地区柴胡种植技术规程进行了全面分析,规程涵盖了柴胡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柴胡种植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柴胡(学名:Bupleurum chinense DC.)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中不可或缺的草本药材,承载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根与根茎富含解热、镇痛、抗炎、保肝等多重药理功效,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柴胡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我国阴山北麓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柴胡种植的理想之地,为了规范柴胡种植技术,提升柴胡的产量与品质,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阴山北麓地区柴胡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296-2024),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尽解读,以期为柴胡种植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DB15/T 3296-2024标准解读,阴山北麓柴胡种植技术新规程,DB15/T 3296-2024标准解读,阴山北麓柴胡种植技术新规程,2,技术规程,技术规范,第1张

DB15/T 3296-2024规程概述

《阴山北麓地区柴胡种植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阴山北麓地区柴胡种植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种植者科学、规范地进行柴胡种植,以提升柴胡的产量与品质,该规程共分为五个部分:

  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阴山北麓地区柴胡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规程中引用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3.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柴胡种植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4. 种植技术:详细介绍了柴胡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5. 收获与加工:阐述了柴胡收获、晾晒、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柴胡种植技术要点

选地与整地

柴胡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选地时应选择背风向、地势平坦的地块,整地前需深翻土壤,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确保土壤松软、平整。

播种

柴胡发芽率相对较低,播种前需进行处理,一般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播种深度为2-3厘米,播种时间以春季为宜,也可在秋季进行。

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柴胡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积水,干旱季节应适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
  2. 施肥:柴胡生长过程中需施足底肥,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一般每亩施用尿素20-30公斤、过磷酸钙50-7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
  3. 除草:柴胡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柴胡争夺养分。

病虫害防治

柴胡易受病虫害侵袭,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病害、根腐病等,防治措施如下:

  1.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田间病残体。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3.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与加工

柴胡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当地上部分枯萎时进行,收获后,将根挖出,洗净泥土,晾晒至半干,进行切片、晒干、筛去杂质等加工工序。

《阴山北麓地区柴胡种植技术规程》为柴胡种植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种植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提高柴胡产量与品质,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