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苹果产业升级,DB21/T 1769-2024规程深度解读
DB21/T 1769-2024标准解读,旨在通过寒地苹果生产技术规程,提升苹果产业质量与效益,推动产业升级,该规程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助力寒地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寒地苹果产业的蓬勃兴起,为推动产业技术规范、提升苹果品质、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1769-2024 寒地苹果生产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我国寒地苹果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DB21/T 1769-2024 寒地苹果生产技术规程》针对我国寒地苹果的生产特性量身定制,旨在全面规范种植、管理、收获及加工等各个环节,旨在提升苹果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该规程共分为七个部分,涵盖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与处理、包装与运输等多个方面。
规程要点解读
产地环境
规程强调,寒地苹果产地需具备适宜的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具体要求如下:年平均气温应介于-5℃至15℃之间,年降水量在300至800毫米之间,土壤pH值保持在5.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需超过1%。
品种选择
规程推荐在寒地苹果产区种植抗寒、抗旱、抗病且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品种选择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兼顾果实品质与经济效益。
栽培技术
- 栽植密度:规程建议寒地苹果栽植密度为每亩33至55株,行距为3至4米,株距为2至3米。
-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具体措施包括深翻、施足底肥、合理追肥、中耕除草等。
- 水分管理:根据苹果树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天气情况,适时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修剪:根据树势、品种和树龄进行合理修剪,保持树形美观、通风透光。
病虫害防治
- 预防为主:强调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
- 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抑制病虫害发生。
- 化学防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
果实采收与处理
- 采收时间:根据果实成熟度、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确定采收时间。
- 采收方法: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收,确保果实完整、无损。
- 果实处理:对采收的果实进行分级、清洗、预冷、包装等处理,提高果实品质。
包装与运输
- 包装: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确保果实新鲜、卫生。
- 运输:根据果实特性和运输距离,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温度,降低果实损耗。
《DB21/T 1769-2024 寒地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的出台,为我国寒地苹果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遵循规程要求,加强寒地苹果生产管理,提高苹果品质,有助于推动我国寒地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