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249-2024,藏羊种畜场档案管理技术规范引领管理水平新高度

团体标准 601
《DB63/T 2249-2024 藏羊种畜场档案管理技术规范》发布,旨在提升藏羊种畜场管理水平,成为行业新标杆,规范详细阐述了档案管理流程,确保种畜场信息准确、完整,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种畜场在确保畜产品供应、提升品种质量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优化藏羊种畜场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其整体管理水平,省质量技术局正式颁布了《DB63/T 2249-2024 藏羊种畜场档案管理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展开论述,深入探讨其对藏羊种畜场档案管理的深远意义与具体实施要点。

规范背景

藏羊作为我国宝贵的畜种资源,以其耐寒、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性而著称,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对畜牧业的扶持,藏羊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在种畜场的管理实践中,档案管理长期处于薄弱环节,为此,省质量技术局出台了《DB63/T 2249-2024 藏羊种畜场档案管理技术规范》,以解决这一问题。

规范意义

该规范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规范明确了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有助于推动种畜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2. 保障种畜场健康发展: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有助于种畜场对生产、经营、科研等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种畜场的稳健发展。
  3.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规范档案管理,有助于提升种畜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助力藏羊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4. 确保畜产品质量:档案管理是畜产品质量追溯的关键手段,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有助于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规范实施要点

为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以下要点需重点关注:

  1.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种畜场应根据规范要求,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
  2. 加强档案收集工作:全面收集生产、经营、科研等各环节的档案资料,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规范档案整理与归档:按照规范要求,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确保档案的有序管理。
  4. 加强档案保管与利用: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为生产、经营、科研等环节提供有力支持。
  5. 定期开展档案与评估: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DB63/T 2249-2024 藏羊种畜场档案管理技术规范》的颁布,为藏羊种畜场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种畜场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藏羊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种畜场还需关注以下方面: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员工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2. 创新档案管理手段:结合现代技术,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强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 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作:种畜场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档案管理工作。

《DB63/T 2249-2024 藏羊种畜场档案管理技术规范》的发布,为藏羊种畜场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种畜场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藏羊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