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348-2024,饲用燕麦窖贮技术规程,推动燕麦产业升级
《DB15/T 3348-2024 饲用燕麦窖贮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燕麦储藏技术,保障燕麦品质,推动燕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燕麦,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宜人的口感和易于消化的特性,在我国拥有着深厚的种植传统,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燕麦的消费需求持续攀升,为了确保燕麦的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我国特地制定了《饲用燕麦窖贮技术规程》(DB15/T 3348-2024),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规程的背景、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规程背景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燕麦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燕麦的生产、加工和储存等环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燕麦品质的不稳定性、储存条件的不达标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燕麦产业的整体效益,为了规范饲用燕麦的窖贮技术,提升燕麦的品质,保障供应的稳定性,我国正式出台了《饲用燕麦窖贮技术规程》。
适用范围
本规程旨在规范饲用燕麦的窖贮过程,涵盖了从燕麦的收获、晾晒、入库、储存到出库的各个环节。
窖贮条件
(1)窖址选择: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良好、通风干燥且避免阳光直射的地点。
(2)窖体结构:窖体应采用砖混结构,窖壁厚度不得小于0.5米,窖顶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3)窖内设施:窖内需配备通风口、排水沟和照明设备等。
燕麦收获与晾晒
(1)收获:燕麦成熟后,应立即收获,避免因雨淋或日晒而影响品质。
(2)晾晒:收获后的燕麦需进行晾晒,确保水分含量控制在13%以下。
燕麦入库
(1)入库前:对窖体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结构完好,无裂缝或漏水现象。
(2)入库顺序:根据燕麦的品种、收获时间和水分含量进行分类入库。
(3)入库操作:将燕麦均匀铺放在窖内,厚度不宜超过1米。
燕麦储存
(1)温度控制:储存期间,窖内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下。
(2)湿度控制:窖内湿度应控制在65%以下。
(3)通风换气: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窖内空气新鲜。
燕麦出库
(1)出库前:对窖体进行检查,确保其结构完好,无裂缝或漏水现象。
(2)出库顺序:根据燕麦的品种、储存时间和水分含量进行分类出库。
(3)出库操作:均匀取出燕麦,避免损坏。
规程意义
-
提升燕麦品质:通过规范的窖贮技术,确保燕麦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稳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
保障供应稳定:规范窖贮技术,提高燕麦的储存效率,确保燕麦供应的稳定性,满足市场需求。
-
推动产业发展:规范窖贮技术,提升燕麦产业的整体效益,助力燕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饲用燕麦窖贮技术规程》的制定,为我国燕麦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我们不仅能够提升燕麦的品质,保障供应的稳定性,还能推动燕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